住院病人絕大多數(shù)都要靜脈輸液,但臨床上一些護理人員并不注意收尾工作,因此,給病人留下了不必要的麻煩和隱患。例如:針眼處出血、穿刺部位皮下血腫等等,同時也給第二天的靜脈穿刺帶來難度。五病區(qū)護理人員總結(jié)出三句簡短、淺顯易懂的話,杜絕了這類“拔針后遺癥”的發(fā)生,切實體現(xiàn)出一切為了病人的服務理念。 第一句話:請正確按壓針眼位置。靜脈穿刺拔針時,應注意棉簽按壓的部位,通常靜脈穿刺共有兩個“針眼”,一個是穿過皮膚的針眼,看得見;另一個是穿過血管壁的針眼,看不見。我們在臨床進行穿刺時,一般都是在針頭進皮膚后再將針頭沿著血管進一段再進入血管,兩個“針眼”之間有一定距離,如果按壓皮膚的“針眼”而不按壓血管上的“針眼”,則血液仍會從血管壁這個“針眼”流入皮下,形成淤血。因此,按壓“針眼”的正確方法是棉簽順著血管方向按壓,這樣,兩個“針眼”均被壓住了,血液就再也不會滲出血管外了。
第二句話:請不要揉。臨床上我們遇到許多病人及其家屬輸液完畢后,用手指對穿刺部位進行揉按,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快速“堵住”針眼,達到止血的目的。其實不然,實際上,經(jīng)過穿刺后的血管及皮下毛細血管非常“嬌弱”,即便輕微的揉按,也會造成局部皮膚青紫。患者在靜脈穿刺拔針后局部暫勿用力,如手背靜脈輸液或肘靜脈穿刺時,應防止拔針后腕關(guān)節(jié)及手臂負重。
第三句話:請多按一會兒。按壓針眼的時間與發(fā)生皮下淤血有密切的關(guān)系。靜脈輸液完畢拔針時,穿刺的靜脈和皮膚被針體牽動著,針梗退去血管及真皮時,必定會產(chǎn)生一定的摩擦力,而這個摩擦力會使已經(jīng)穿刺過的靜脈損傷的血管壁再次損傷,引起出血疼痛,這時候如果未對血管壁施加壓力或施加壓力的時間過短,針眼又會繼續(xù)出血,。拔針后按壓針眼的時間至少要3分鐘,有凝血機制障礙者,更要延長按壓時間。
以上三句話淺顯易懂,臨床上,我們五區(qū)的護士在給病人拔針時,都會一邊掲開膠布,一邊對病人說:“請豎著按、不要揉、得多按一會兒,”無論病人文化程度的高低年齡的大小,幾乎每個人都能聽得懂,并會照之去做,從而有效避免了穿刺并發(fā)癥,大大提高了病人滿意度。 (五區(qū)供稿)
|